走勢強勁/港股後市樂觀 創新藥及科股看漲
圖:創新藥加快出海,令港股持續吸引南向資金配置。
截至上周五,恒指今年累漲近26%,並一度觸及27381點,創近4年新高。廣發証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指出,支撐港股上漲的積極因素仍然存在,對後市無需悲觀。今季,高端製造、科技、創新藥等景氣成長類資產,具備較大彈性與空間;高股息板塊仍適合作為長期底倉配置;煤炭、建材等周期類資產,大幅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較低。
高息股成南向資金首選
劉晨明表示,美聯儲減息預期升溫與美元走弱,有利改善港股流動性。資金面方面,優質的低估值與高景氣資產持續吸引南向資金,尤其是保險資金,預計未來繼續透過「港股通」流入港股。此外,高質量企業不斷赴港上市,也將吸引外資參與。他強調,港股基本面與內地經濟掛鈎,流動性同時受內地與海外市場影響,只要其中一方出現明顯好轉,市場即有表現機會。
至於投資策略,劉晨明指出,高端製造、科技、創新藥等「景氣成長」類資產兼具彈性與空間。在「創新藥加速出海、AI商業化進程加快」等產業趨勢推動下,港股相關標的更具純粹度與彈性,有望持續吸引南向資金配置。這類資產也是外資「一鍵式」布局中國成長型資產的主要途徑。
劉晨明分析稱,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密集投入港股,次數創近年新高。在險資面臨利差損壓力,以及「資金寬鬆+資產荒」的環境下,高股息資產成為南向資金的首選。他認為,高股息板塊適合作為長期底倉配置,建議重點關注AH股溢價較高、且年初以來漲幅相對較小的個股。
劉晨明坦言,由於中國經濟基本面和政策環境,尚不支持與中國經濟高度相關的資產大幅上漲。然而,隨着海外減息預期升溫,外資可能回流至互聯網、新能源車等科技股。\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