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用電擠壓電網,美國居民電費大漲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美國各地數據中心建設如火如荼。然而,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爆髮式增長,不僅加劇了美國電網負擔,更直接推高了美國居民電費,成為美國家庭不得不面對的新現實。

6月2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名男子在草地上跑步。新華社資料圖
美國國家能源援助主管協會近期發佈的研究數據顯示,今年冬季美國家庭平均取暖成本預計將增加7.6%,其中電力取暖漲幅最高,達10.2%。這意味著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的冬季取暖支出將從1093美元增至1205美元。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部分地區電價漲幅驚人,南部地區預計上漲21.4%,中西部地區上漲19.7%。
“對於富裕家庭來說,這些漲價可能不算什麼,但對低收入家庭卻是毀滅性的。”該協會執行主任馬克·沃爾夫指出,“許多家庭不得不在取暖、食品和藥品之間做出艱難抉擇。”

圖為顧客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福斯特城一家超市購物。新華社資料圖
電價上漲的背後,是美國AI數據中心對電力的巨大需求。美銀美林在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以覆蓋美國13個州的PJM電網為例,其容量市場價值從2023年的22億美元飈升至2026年的161億美元。這一漲幅直接導致區域內居民的平均電費賬單上漲了18%至25%。
據報道,美銀美林分析師在報告中稱,一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可與一座中型城市相當,達到100-300兆瓦,給本已緊張的電網帶來巨大壓力。隨著AI工作負載比傳統雲計算更為耗電,這種壓力只會進一步加劇。
電價上漲已引發公眾強烈反應。全美至少有12個州開始制定新政策,確保數據中心自行承擔其全部成本,避免對普通消費者造成衝擊。在美國弗吉尼亞州、亞利桑那州等地,多個數據中心項目因對電力、水資源消耗和公用事業成本的擔憂而放緩或受阻。

圖為位於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市的微軟總部。新華社資料圖
美國落後的電網基礎設施也加劇了電力供應的壓力。高盛在最新報告顯示,歐洲電網平均運行時間已達50年,北美為40年,均接近設計壽命終點。
更緊迫的是,變壓器短缺已成為制約電網升級的瓶頸。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指出,美國為AI數據中心升級電網的努力,將使今年電力變壓器需求超出供應30%。目前,變壓器等待時間已從50周延長至127周,約80%的變壓器依賴進口。
面對迫在眉睫的電力缺口,儘管美國政府一再向清潔能源“揮刀”,但短期內,太陽能和儲能仍成為關鍵。2024年,這兩種技術曾占美國新增發電容量的80%。

這是2022年12月23日在美國休斯敦市拍攝的一處電力設施。新華社圖片
然而,數據中心需要24/7穩定電力,這超出了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範圍。
隨著電價持續上漲,美國政策制定者正面臨多維挑戰。一方面要滿足AI發展和經濟電氣化帶來的電力需求增長,另一方面要控制居民電費負擔。如何在保障供電安全與控制用戶電費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核心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