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語/資金湧入修復估值 A股牛市態勢未變
上圖:A股正處於「中期級別」上行趨勢,非金融企業盈利增速有望在今季反彈。下圖:目前,A股進入流動性驅動大市,升勢持續。
A股自6月下旬起,已確立進入新一輪「流動性牛市」。廣發証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隨着市場「蓄水池」結構變化,指數上漲帶來的「賺錢效應」進一步推動資金面形成正向循環,助推上證綜指創十年新高,市場整體確立「牛市思維」。劉晨明表示,A股正處於「中期級別」上行趨勢,非金融企業盈利增速有望在今季反彈,資金入市意願與市場表現形成良性循環,驅動A股估值持續修復,建議投資者兼顧「景氣+反轉」策略,重點關注景氣行業及「反內捲」主題投資機會。\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劉晨明強調,「A股目前處於『上行收益高於下行風險』的階段」。他分析,中國人民銀行4月提出「在必要時向中國匯金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持」,為後續監管資金提供增量空間;同時,年初金融監管部門對大型險企新增保費投資A股比例的要求,也將推動保險資金在下半年增加配置。整體來看,A股市場下行風險有限。他還指出,若四中全會及「十五五」規劃能進一步提振遠期基本面預期,國內「存款搬家」資金及海外外溢美元,有望為市場帶來顯著上行空間。
政策微調 債券資金流向股市
當前A股市場增量資金充裕。劉晨明表示,在「存款搬家」方面,2020至2022年間,受股市波動和地產調整影響,居民資金更多流向穩健型固收產品。隨着這類產品陸續到期,釋放的資金有望成為個人投資者進入權益市場的重要來源。
在機構「資產再平衡」方面,劉晨明認為,近期債券市場政策可能邊際影響機構配置行為。例如,8月8日起恢復對機構債券投資徵收增值稅,削弱國債配置吸引力,加之監管部門引導機構調整債券資產佔比,部分長期資金得以釋放。債市吸引力相對下降,也為權益市場帶來潛在增量。此外,美債信用壓力上升及美聯儲局減息預期升溫,導致美元走弱,全球資金流向更有利於包括大中華區在內的非美資產。
劉晨明強調,總體看,三大因素支撐股價上漲,一是遠期基本面改善預期;二是資本市場制度改革,股權風險溢價下降、風險偏好提升;三是增量資金入市。6月底以來,A股進入流動性驅動的指數行情,「市場仍處於中期上行趨勢」。由於去年第四季低基數效應及生產物價指數(PPI)觸底回升,對企業毛利率的支撐,第三季非金融企業盈利增速降幅預計收窄,並在今季迎來反彈。策略上,他建議同時關注「景氣策略」與「反轉策略」,前者聚焦處於行業回升與擴張期、且明年有望延續景氣的產業;後者關注當前處於「出清期」,但今季或明年有望實現「困境反轉」的行業。
看好反內捲概念 薦汽車光伏
劉晨明還指出,本輪「反內捲」政策除涉及傳統工業品外,也已延伸至光伏、汽車等新領域。若政策持續,即使僅透過「供給收縮」,也有望推動相關行業資產周轉率提升、價格回升及利潤修復,形成結構性機會。他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煤炭、物流、普鋼等「反內捲」首輪行業,目前產能擴張但利用率下降,供給過剩壓力突出;二是光伏、水泥、化學製品等行業,供給開始去化但產能過剩尚未完全化解,可關注供給擴張明顯放緩、需求復甦仍緩、周轉率處於歷史低位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