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靈犀/「對等關稅」或出現變種
圖:美國最高法院早前舉行聽證會,9位大法官中的6位,認為徵稅權應該屬於國會而非總統。
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遭遇重大挫折,美國最高法院極大概率裁定相關行為屬於違法。不過,白宮亦有計劃援引其他法律條款「曲線救國」,以確保總關稅水平保持不變。
今年5月28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特朗普以《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IEEPA)為依據徵收的「對等關稅」超出了其總統權限。至8月31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也指出「對等關稅」的加徵屬於違法行為。特朗普政府對於上述裁定均做出抗議。9月9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受理相關上訴,並在11月5日舉行聽證會。
關稅判決 白宮勝訴機會微
在聽證會的辯論環節中,6位大法官支持對等關稅違法,3位大法官則反對。支持者認為,IEEPA甚至允許總統在緊急狀況下對進口實施禁運,關稅也應該在行政權力範疇內;反對者認為,徵稅權應該屬於國會而非總統,總統若對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則政府行政權力的邊界將會擴大。而針對貿易夥伴持續幾十年的順差加徵對等關稅,很難被界定為「國家緊急狀態」。參考歷史以往類似案件,美國最高法院做出最終判決的時間或在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
須注意的是,6位保守派大法官中有3位對關稅政策提出質疑,其中2位是特朗普親自任命的大法官。這一倒戈行為極大影響了市場預期。在聽證會之前,Polymarket、Kalshi及PredictIt等時政預測平台上「特朗普政府勝訴」選項的概率約為40%,但在辯論結束後,平台最低者給出的概率僅剩15%。
最高法院的站隊風波與美國的制度設計有關。筆者於7月20日撰文《聯儲主席為何總是與美總統對着幹?》指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與聯儲主席一樣,都屬於總統有提名權、卻無實際罷免權,而最高法院大法官又是終身制,所以沒有責任向總統負責。
特朗普或以其他法案徵關稅
事實上,特朗普對於總統行政權的濫用,的確引發美國社會的廣泛擔憂。包括此前叫停了針對波場創始人孫宇晨的詐欺案調查,以及特赦了幣安創始人趙長鵬。這一系列舉動很容易讓人聯繫到特朗普家族的加密貨幣生意。
如果特朗普政府敗訴,很可能由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制定關稅返還機制。據測算,本輪對等關稅與芬太尼關稅合計收入約為900億美元。筆者認為,有兩種潛在模式有望採納:或是一次性稅收返還,可能需要進口及零售企業提交申請,聯邦政府也可藉此把握稅款返還的節奏;或是稅收抵扣,即通過未來應納稅款來抵扣此前關稅。
也許是感受到了法律層面的壓力,特朗普近期多次表示,計劃把關稅收入以現金形式發放給居民。但根據聯邦政府的撥款條款,財政支出必須有預算法律作依據,總統無權用行政手段直接發錢。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並不高。
不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也明確表態,即使最高法院的上訴被推翻,手上仍有大量法律工具可以繼續實施現有的關稅政策。市場猜測,特朗普政府可能會通過援引其他法案(如122、338等條款)來暫時維持目前對全球加徵15%左右的關稅,同時基於232、301調查對特定行業、個別國家進一步加徵關稅,由此美國總關稅水平可能會大體保持不變,但總關稅的構成可能發生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