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財經    /    正文

明觀四海/亞投行落戶 港發展注新動能\梁海明

  圖:作為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選擇在港設立辦事處,反映國際金融機構對香港的認可。

  亞投行宣布將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這是國際多邊金融機構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高度認可,也是對未來發展潛力的充分信任。此舉將為香港注入經濟轉型和國際化發展的新動能,鞏固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獨特優勢。

  筆者早在亞投行籌建初期,便公開撰文呼籲香港應積極吸引亞投行進駐。如今,該設想終於成真,足見香港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亞投行自2016年1月正式成立以來,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銀行,其成員由最初的57個迅速擴展至110個,覆蓋了全球81%的人口和6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亞投行的核心使命是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這不僅限於亞洲,還覆蓋了南美洲、非洲和歐洲等地區。截至2024年底,亞投行已批准超過300個項目,融資總額超過600億美元,撬動了2000億美元的資本流入。

  在上述項目中,交通、能源、醫療和供水等領域均取得顯著成效。例如,在老撾與越南之間,亞投行支持的跨境綠電項目為區域經濟合作樹立了新標桿;在印尼,貧民窟改造項目改善了近千萬居民的生活;而在非洲,埃及亞歷山大阿布吉爾地鐵項目有效緩解了城市擁堵,減少了碳排放。

  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異同

  亞投行的成功離不開其獨特的定位和治理理念。亞投行奉行「精幹、廉潔、綠色」的核心價值觀,專注於綠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技驅動的基礎設施,以及動員私營資本四大優先領域。通過創新性的融資模式,如與新加坡合作建立亞洲首個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平台,亞投行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私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成為國際多邊合作的新典範。

  亞投行雖然與「一帶一路」倡議常被視為一體兩面,但實際上,兩者在目標、定位和運作模式上有異同。

  其一,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在服務範圍和投資方向上存在顯著差異。主要體現在亞投行的全球覆蓋性與多元化投資布局。儘管亞投行以亞洲為核心,其成員國已擴展至全球五大洲,包括英國、德國、澳洲、巴西和阿根廷等主要經濟體。這種全球化特質使亞投行能夠超越地理限制,在更大範圍內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合作。近年來,亞投行通過吸納更多新成員,進一步拓展了其全球影響力,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多邊開發銀行。

  在投資方向上,亞投行的項目選擇也超越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儘管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仍是亞投行的重點區域,但其項目早已覆蓋不屬於「一帶一路」範圍的國家,這種靈活的全球化布局不僅提升了亞投行的國際吸引力,也彰顯了其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多邊合作模式,從而與「一帶一路」形成了互補的合作關係。

  其二,兩者在資金來源和治理模式上也有所不同。「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資金支持多依賴於中國主導的政策性銀行和專項基金,如絲路基金,其投資方向和決策更具中國主導色彩。而亞投行作為一個多邊開發銀行,其資本來源由成員國共同出資,股權分配以GDP為基礎,同時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確保決策的透明性和多邊性。以此為基礎,亞投行不僅是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補充,更是推動國際金融治理改革的重要嘗試。

  其三,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在發展方向上各有側重,但都高度重視綠色發展。亞投行致力於成為「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以綠色發展為核心,強調可持續性與全球合作。其融資項目中,氣候融資佔比連續多年超過50%,覆蓋清潔能源、綠色交通及生態保護等領域,展現其對綠色經濟的高度關注。同時,亞投行通過與國際機構合作,制定嚴格的環境與社會標準,為全球基礎設施項目設立了綠色標桿。

  「一帶一路」倡議同樣強調綠色發展,「綠色絲綢之路」已成為其核心內容之一。與亞投行注重全球範圍內的綠色項目不同,「一帶一路」更聚焦於通過綠色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共同體的構建,加強共建國家與中國的經濟聯繫。這種互補性既推動了綠色轉型,又促進了區域經濟融合,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創新合作範式。

  綠色金融協同發展

  儘管如此,亞投行與「一帶一路」並非孤立運作,而是互為助力。亞投行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金融支撐平台之一,通過對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支持,幫助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解決資金短缺問題。與此同時,「一帶一路」為亞投行的項目落地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場景和合作機會。兩者共同作用,構成了中國推動國際經濟合作的戰略雙輪。

  亞投行選擇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對其自身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全球領先的資本市場和多元化的融資工具,這將顯著提升亞投行的離岸融資能力。通過香港,亞投行能夠更高效地吸引國際資本參與其項目融資,進一步增強其全球影響力。

  另一方面,香港的國際化專業服務體系,包括法律、會計、審計和金融諮詢等,將為亞投行的項目設計與執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香港同時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快速發展,也為亞投行未來的項目融資提供了新的合作契機。

  更重要的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使其成為亞投行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這不僅有助於亞投行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相關項目,也為其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基礎設施投融資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亞投行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對香港本地經濟及國際地位的提升可謂多重利好。首先,這一決定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將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機構落戶香港。隨着亞投行的到來,香港將在國際多邊合作中發揮更為重要的角色。

  其次,亞投行的業務需求將帶動香港金融、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行業的發展,創造更多高端就業崗位。特別是在綠色金融領域,香港可以借助亞投行的項目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市場影響力。

  再次,亞投行的到來將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協同發展。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香港可以通過亞投行的平台,進一步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融資及執行。

  五項策略建議捕捉機遇

  要充分把握亞投行落戶帶來的機遇,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及各界可考慮採取以下策略。一是支持亞投行的順利落地。政府應為亞投行提供全面政策支持,包括稅務優惠、行政便利及高效審批流程,確保其順利啟動運營。同時,可針對亞投行員工及家屬的需求,提供完善的醫療保障、子女教育及住宿支持。

  二是培養專業人才。政府與教育界應加強金融、法律、綠色能源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以滿足亞投行在多邊項目上的專業需求,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國際競爭力。

  三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香港各界應以亞投行為契機,完善綠色金融市場的相關政策和標準,為更多綠色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同時吸引國際資本關注香港的綠色金融產品。

  四是提升國際影響力。香港應充分利用亞投行的國際平台,積極參與多邊金融合作,通過組織國際會議、發布研究報告等方式,強化其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

  五是加強區域合作。香港應更加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與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共同參與亞投行相關項目的執行,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明年深圳將舉辦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香港應藉此契機,積極參與相關活動,與深圳攜手推動綠色金融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區域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區域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

  亞投行的到來不僅是其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更為香港經濟轉型注入了新動能,進一步拓寬了香港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定位與價值,為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在此背景下,香港必須抓住機遇,更主動、積極參與國家「十五五」規劃,深化與內地及國際市場的合作,通過亞投行平台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資源,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扮演更加具影響力的角色,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經濟繁榮注入新動力。

  (作者為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最新文章

股海一粟/大市震盪未完 傳統經濟股受捧\谷運通 明觀四海/亞投行落戶 港發展注新動能\梁海明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何立峰:冀港深入對接「十五五」規劃 港商界建言獻策 空間廣闊/金監總局:四舉措深化金融合作 市場活躍/PIMCO:消費酒店股看高一線

Copyright © 2024-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港富通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