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合作/港優化稅務寬減 吸引內企設財資中心
左圖:2025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京港金融合作論壇」昨日舉行。/大公報記者郭瀚林攝;右圖:李家超表示,未來會繼續深化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
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30日落下帷幕,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閉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時指出,香港一直積極發揮「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台作用,未來會強化香港的出海平台優勢,攜手更多內地企業創造商機。此外,會研究優化稅務寬減措施,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財資中心,同時推動銀行業,尤其是內地銀行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利用香港的專業服務,開拓東南亞和中東等新興地區市場。/大公報記者 李暢、郭瀚林、實習記者張芮淇北京報道
李家超指出,今年香港股市表現亮麗,首9個月日均成交額超2500億元,比去年同期翻倍。新股集資到9月底累計超1800億元,按年增逾兩倍,全球第一。特區政府會通過新設的「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融資,為國家建設科技強國貢獻金融力量,也會鼓勵及協助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流。
李家超續指,未來會繼續深化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截至今年9月,滬深港通北向日均交易額超2000億人民幣,南向則超1200億港元。未來會爭取盡快落實將人民幣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並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標的,同時鼓勵更多上市公司增加人民幣櫃台。
京企在港總市值13萬億
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京港金融合作論壇昨日在京港兩地連線舉辦。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香港會場發表演講時透露,截至上月底,接近230家北京企業在港上市,總市值近13萬億元,約佔香港股市市值四分之一,累計融資逾3萬億元。他強調,北京企業來港上市推動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為兩地金融合作開創新局面。
許正宇指出,合資格企業財資中心享有利得稅減半優惠,吸引不少總部位於北京的內地企業在港設立財資中心,管理現金、融資、外匯及對沖業務,降低財務成本。自稅務優惠計劃推出以來,40多間總部位於北京的企業,計劃或已在港設立財資中心。目前正研究優化稅務寬減,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
在財富管理方面,許正宇表示,香港可為內企及個人投資者提供全面服務。北京企業可利用香港開放式基金型公司、有限合夥基金及房產信託基金融資及拓展全球業務。同時香港正推動一系列政策,讓家族辦公室和資產擁有人在港蓬勃發展。
孫碩:三方面深化京港合作
北京市副市長孫碩在北京會場致辭時表示,北京將全力支持北京證交所深化改革,推出京港「北+H」上市安排,實現京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一步拓寬「A+H」模式的惠及面,便利更多企業借助京港資本市場加速發展。
孫碩指出,未來將從三方面深化京港合作:一是強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支持在京各類市場主體用好「跨境支付通」等系統,與香港金管局推出的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形成有效互補,推動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支付的便利性。二是強化制度創新和產業協同,以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建設為抓手,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強化資源整合和人才共享。借助京港洽談會等機制,支持京港企業合作,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形成聯動優勢。
任志剛冀提升資本項目開放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在論壇上表示,國家在管控風險和推動金融發展的工作中,建議進一步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特別是在香港的離岸資本市場,助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並利用香港作為試驗場,提升資本項目開放水平。
任志剛認為,中央銀行要強化金融體系各個組成部分和作好兩手準備,管理好改變可能帶來的風險,特別是地緣政治和金融科技的改變風險,以確保金融體系可以繼續服務實體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