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財經    /    正文

一點靈犀/不懼競爭 芯片國產化全面提速\李靈修

  圖:隨着產業資本的持續投入,內地芯片自主可控程度將會不斷加深。

  針對美國對華芯片出口的長期打壓,中國政府近日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此舉不僅有利於國內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背後亦反映出國產芯片已具備一定的替代能力。相信隨着產業資本的持續投入,芯片自主可控程度將會不斷加深。

  上周五(9月1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將32家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多家公司涉及中國芯片業務。次日(9月13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對美國芯片貿易政策發起反歧視立案調查,並針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調查;本周一(9月15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發布聲明表示,由於英偉達違反「反壟斷法」,將依法決定實施進一步調查。

  資金追捧自主替代

  與此同時,內地科網巨頭紛紛表態對於國產化AI芯片的支持。周一於深圳召開的「2025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宣布開放自身AI落地優勢場景,並全面適配主流國產芯片。另據媒體報道,阿里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最新研發的人工智能芯片PPU,將完全依靠內地代工廠生產,其主要參數指標可對標英偉達的H20芯片。受到多重利好因素刺激,本周芯片自主替代概念股連續衝高。周一上海貝嶺(600171)、怡亞通(002183)漲停;周三中芯國際(00981)盤中漲超10%,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近年來,內地高度重視芯片行業的自主可控。僅2024年,中國進口芯片製造設備金額就高達309億美元。同期中國前五大芯片設備製造商的業績也都創出紀錄。其中,北方華創營收增長35%,淨利潤飆升逾44%,成功躋身全球設備製造商營收前六,此前該領域一直都由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主導。國產芯片性能與產能的同步提升,意味着自主替代已是「箭在弦上」,只差一個機遇窗口。以模擬芯片為例,調研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模擬芯片消費規模為1953億元人民幣,是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佔比達35%左右(見配圖)。但多年來,內地市場都是由德州儀器與亞德諾半導體等美國公司主導,這是由於模擬芯片具有較強的「黏性」──產品生命周期長,客戶一旦選用,不會輕易更換。

  打破西方主導市場

  今次中國展開的反傾銷調查,很可能會扭轉產業格局。內地廠商或出於供應鏈安全性的考量,在市場上尋找替代方案。一旦國產芯片大規模引入現有產品線,即使未來中美對等關稅取消,廠商也很難重歸美國供應商。譬如,中國家電產品的模擬芯片國產化率就在持續提升,截至2024年底已達到65%的水平。

  自拜登政府以來,美國持續收緊芯片出口限制,以阻止美國半導體巨頭對華銷售先進製程芯片。今年4月,白宮以「符合國家和經濟安全利益」為名,一度叫停「中國特供版」芯片的出售,其中包括英偉達的H20芯片及AMD的MI308芯片。最終在多方斡旋下,兩家公司同意將對華芯片銷售收入的15%上繳給美國政府,以換取芯片的出口許可。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分別佔英偉達總銷售額的13%(170億美元)和AMD的24%(62億美元)。

  但尷尬的是,因為「中國特供版」芯片的性能打折,以及國產芯片的全面崛起,眼下中國買家對於H20與MI308芯片的積極性並不高,特朗普想藉機「撈一筆」的計劃大概率要落空。

最新文章

新盤熱鬧/恒地灣仔盤首推50伙 入場費705萬 富豪東方酒店擬放售 估值15億 前景廣闊/港發展高增值航運 機遇大於挑戰 戰略合作 引進更多國際資源 陳美寶:明年啟用港口社區系統 GUM:強積金全年回報料20% 人均賺5萬

Copyright © 2024-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港富通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