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AI產業「上天落地」 打造創新樣板
(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莉)7日至9日,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舉行。期間,同步推出「智涌『浙』裏,創見未來——人工智能的浙江探索與實踐」主題展。來自浙江AI領域的科研專家、園區及企業代表還與記者舉行了見面會,詳細介紹浙江AI產業應用最新情況。
來自浙江AI領域的科研專家、園區及企業代表與記者見面。(記者王莉 攝)「三體」送AI上太空 「電子皮膚」連接虛實世界
主題展中,由之江實驗室主導的「三體計算星座」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據介紹,作為中國首個整軌互聯的太空計算星座,該項目已完成首發12顆衛星的發射入軌,具備5POPS計算能力並部署80億參數的人工智能模型,真正實現了「算力上天、衛星互聯、模型在軌」的突破。之江實驗室副主任何水兵告訴記者,針對當前太空中面臨的衛星數據傳不回地面、無效數據多、數據時效差等挑戰,之江實驗室發起「三體計算星座」項目,通過算力上天、衛星互聯和模型上天,搭建天地協同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成功把人工智能送上太空。
「三體計算星座」首發任務中的計算衛星模型。(記者王莉 攝)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柔電院)常務副院長劉彬則展望了「柔性電子+AI」的未來可能性。「憑藉超薄、柔韌、可拉伸、可共形等特性,柔性電子技術能夠無縫貼合於各類複雜表面,無論是機器人、無人機,還是人體。這為解決AI在物理世界中的『感知盲區』提供了全新路徑。」據了解,柔電院自2017年創立以來,致力於研發高性能「電子皮膚」傳感器,並建立行業首個基於柔性電子技術多模態感知的「具身智能數據採集訓練平台」。
數實融合「烏鎮答卷」 AI賦能千行百業
人工智能技術的價值,怎樣體現在實體經濟中?福瑞泰克下線第300萬套智能駕駛產品,普渡、勱微、歌銳醫療等5家機器人企業接連落地,建成全球首個以互聯網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這是桐鄉市委常委、烏鎮鎮黨委書記、烏鎮大數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翁松剛亮出的「烏鎮答卷」。他表示,在政務、旅遊、社會治理、教育、醫療等領域,烏鎮已積累了規模可觀、維度豐富的數據資源,形成了大量可供AI技術落地的真實場景,「原來到烏鎮看風景,現在到烏鎮見未來」。
依託AI算法對心腦磁數據深度分析,可增強診斷準確性。受訪者供圖AI賦能千行百業,在浙江科創企業的實踐下也得到了最好的體現。杭州零磁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亞翔介紹,依託AI算法對海量心腦磁數據的深度分析,原本複雜、微弱的生物磁信號轉化為具有明確臨床價值的醫學信息和醫療資源,不僅提升了數據處理效率,更顯著增強診斷的準確性與可靠性。而螞蟻集團鯨探數字資產平台規劃推出的文淵AI文博顧問,則讓文物「活」起來,也讓更多文化、文藝作品走向公眾。
對於當下熱議的AI邊界問題,閃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副總裁陳彬認為:「安全與普惠從來不是一道選擇題。安全是AI服務百業、造福大眾的基石。」他介紹,閃捷信息一方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讓數據防護變得更智能、更精準,另一方面專注於大模型數據安全,保障數據來源的合規性、處理過程的可靠性和輸出內容的安全性。
據悉,截至今年9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業收入4944億元、同比增長22%,研發費用390億元,同比增長14%,關鍵技術持續創新突破。此外,浙江省還獲批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DeepSeek、阿里雲Qwen進入Artificial Analysis(全球權威性人工智能基準測試平台)排行榜全球前十,模型能力穩居全球第一梯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