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全球首個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落地成都

IAEA協作中心授牌儀式。(記者李兵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兵、向芸 成都報道)10月14日,在2025世界聚變能源集團第2次部長級會議暨國際原子能機構第30屆聚變能大會聯合開幕式上,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授予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標誌着全球首個聚焦聚變能研究與培訓的IAEA協作中心正式落地。

據悉,IAEA協作中心是由IAEA與成員國的機構、部門或機構內實驗室簽署正式協議的指定實體,協作中心機制側重研究、開發和培訓,幫助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指標,主要協助IAEA從事開發和應用與IAEA有關的技術、提供分析服務、進行研究、技術標準制定與質量體系推廣、組織會議和培訓活動、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傳播、與其他協作中心協同。

在中國可控核聚變的發展史上,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簡稱「西物院」) 如同一顆深埋於三線地區的種子,見證了中國核聚變研究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偉大跨越。本世紀初,西物院加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承擔了中方18個ITER關鍵部件研製任務中的9項,覆蓋全部涉核核心部件,不僅在關鍵技術攻關、重大部件研製、工程項目建設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更在國際合作、標準制定、人才培育、體系構建等領域實現創新突破。

是次落地成都的協作中心將以國際合作、學術交流、科技創新、產業牽引為四大核心抓手,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牽頭,聯合IAEA成員國的核領域專家、學術組織及企事業單位深化聚變技術協作。

最新文章

基因編輯技術把豬改造成「器官工廠」 中國刷新亞洲異種腎移植紀錄 全球首個聚變能研究與培訓協作中心落地成都 中國的射電望遠鏡分布天南地北 最新成果公布 神舟二十號乘組工作日誌「更新」 各項在軌工作有序推進 我國離實現「人造太陽」還有多遠?答案就在這個「最強實驗室」裏 研究人員開發出「類腦」微型流體芯片

Copyright © 2024-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港富通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