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改變AI競賽格局 高盛看好中國
圖:中國福建省漳州核電1號機組今年1月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新華社
美國高盛集團13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大力推進電力建設,將使其在擴展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方面,比美國更具優勢。到2030年,中國預計將擁有約400吉瓦的有效備用電力容量,是全球數據中心預計需求的三倍,在AI基建設施方面佔優。相比之下,美國電力建設不足,有限的備用電力容量將制約數據中心的發展,拖慢美國AI的發展。
【大公報訊】高盛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稱,在AI競賽中更看好中國,核心依據並非算法或芯片等傳統技術,而是電力這一基礎設施。高盛分析師指出,由於AI耗電量巨大,可靠且充足的電力供應很可能成為決定這場競賽的關鍵因素。
AI大模型在訓練階段已消耗大量電力。以訓練OpenAI的GPT-3模型為例,其耗電量約為1.287吉瓦時,相當於120個美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AI模型投入運行後,處理全球數十億用戶的請求,總耗電量更為驚人。這些電力需求由數據中心承擔,而維持數據中心系統冷卻所需的額外電量同樣龐大。
美國備用電力容量逼近「臨界線」
當前,美國各大企業爭相建設數據中心以推動AI發展。美國目前擁有全球44%的數據中心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電網正面臨日益增大的壓力。高盛報告指出,數據中心已佔美國電力需求的6%,預計到2030年將攀升至11%。與此同時,美國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夏季用電高峰時段的有效備用電力容量在過去五年從26%降至19%,逐步逼近15%的行業公認「臨界線」。
「有效備用電力容量」是衡量美國電網在高峰期可靠性的關鍵指標。目前,全美13個區域電網中,已有8個處於或低於該臨界水平,這意味着這些區域的AI公司面臨電力成本增加甚至電力短缺的風險,從而拖累美國AI發展的整體進程。以全球「數據中心之都」弗吉尼亞州所在的PJM電力市場為例,去年夏季曾出現電價和發電容量價格大幅飆升的情況。
美國《財富》雜誌此前報道,目前全美31%的輸電線路和46%的配電設施已「超出使用壽命」。高盛分析指出,美國數據中心驅動電力需求快速增長,但新增發電能力建設滯後,燃煤電廠淘汰速度超過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速度;儲能等新技術的發展規模有限,難以填補供需缺口。分析師認為,有限的有效備用電力容量可能成為美國數據中心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報告也警告,到2028年,由於數據中心消耗大量電力,美國可能面臨高達20%的電力缺口。
中國多管齊下 保障能源安全
美媒評論指出,當前AI發展的瓶頸正從算力、人才轉向能源,而中國在這一關鍵領域具有「決定性優勢」。根據高盛報告,中國目前擁有全球約四分之一的數據中心容量,並將很快超越美國。到2030年,中國的有效備用電力容量預計達到400吉瓦,約為全球數據中心需求的三倍,這將為中國數據中心及其他高耗能產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不僅在電力設施建設方面持續領先,在可再生能源、燃煤電廠和核反應堆等領域也進行了精準部署。這種全面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系統性地提升了電網的備用容量和可靠性。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牽頭建成的2兆瓦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堆首次實現釷鈾核燃料轉換,成為目前國際上唯一運行並實現釷燃料入堆的熔鹽堆。這一突破打破了傳統核電對鈾燃料的依賴,對正蓬勃發展的中國AI產業而言,有望在未來提供成本更穩定、供應更自主、且更加清潔低碳的電力。
(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