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瘋狂燒錢 一季度虧損930億
圖: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法新社
美國科技巨頭微軟日前公布的季度業績財報,意外披露其投資的人工智能(AI)企業OpenAI的財務狀況,顯示OpenAI當季虧損超過120億美元(約930億港元)。《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三個月內虧損近120億美元,將成為科技公司史上最大的單季虧損之一。OpenAI目前尚未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此外,美國不少科技公司紛紛投資AI,藉此快速推高市值,引發對AI產業泡沫的擔憂。
【大公報訊】根據微軟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最新季度財報,微軟對OpenAI的投資並非按市值(Mark-to-Market)入賬,而是採用「權益會計法」處理,這意味着OpenAI的收益或虧損,都直接反映在微軟的財報上。財報文件顯示,微軟當季對OpenAI的投資導致淨利潤減少31億美元(約242億港元),而實際稅前淨利潤虧損達41億美元(約320億港元)。
按照微軟持有OpenAI約27%股權,換算可知,OpenAI當季實際虧損為至少115億美元。如按稅前損失及OpenAI重組前微軟實際持股32.5%計算,OpenAI實際虧損可能超過120億美元。OpenAI向投資者承諾今年全年僅為130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而今年上半年實際營收只有43億美元(約335億港元)。
《華爾街日報》指出,一季度虧損120億美元,將成為科技公司史上單季最大虧損之一,堪稱天文數字。微軟財報還顯示,去年同期因OpenAI投資產生的淨利潤虧損為5.23億美元,虧損速度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90%,反映OpenAI「燒錢」速度大幅加快。
模型訓練等運營成本高昂
由於OpenAI不公布業績,虧損具體原因尚不清楚。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爆紅,其AI平台佔據了生成式AI工具的80%網絡流量,但ChatGPT的數億用戶中,僅有5%的人選擇付費,使得OpenAI的經濟模式受到質疑。
另外,OpenAI每年投入70億美元用於訓練AI模型,15億美元用於人員開支。為保持技術優勢,OpenAI對下一代模型,以及諸如「星際之門」等項目的研發投入更是無底洞。另一方面,AI領域競爭激烈,頂尖人才的薪資也被推至天價。OpenAI為防Meta等競爭對手挖角,向其員工提供高達1億美元簽約獎金,並提供更高的年薪方案,以留住人才。
為支撐龐大的開支,OpenAI需進行巨額融資維持運營,該公司今年以來與英偉達、AMD、甲骨文、軟銀等多家巨頭達成了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和芯片協議。11月3日,OpenAI宣布與亞馬遜雲端服務AWS簽訂價值380億美元的運算容量採購協議。專家指出,OpenAI實際根本沒能力簽下這些合約。
OpenAI上月正式轉型為營利性公司後,計劃大幅投資AI基礎設施,每年投入1萬億美元。OpenAI還在考慮其他收入來源,例如,推出AI影片生成工具Sora,在ChatGPT內部提供一鍵式購物收取佣金等新模式,但均未實現。
美國AI產業面臨泡沫風險
美國近期AI企業之間的「循環融資」,也引發AI泡沫相關爭議。英偉達9月與OpenAI達成協議,向OpenAI投資了高達1000億美元,雙方計劃共建AI數據中心,而OpenAI則使用英偉達芯片訓練和運行下一代模型。批評者稱,這類似於公司借錢給客戶來購買自己的產品,人為製造了對AI的虛假需求,這也與在互聯網泡沫中破產的北電網絡(Nortel)所使用的策略類似。
據BBC報道,今年美國股市的驚人漲幅中,80%來自AI相關企業。美國「商業內幕」報道稱,美國科技巨頭不斷籌集資金來擴張AI數據中心,但目前尚不清楚AI的盈利前景能否支撐龐大的支出。 (綜合報道)






